書法家褚遂良不僅僅在書法上的造詣頗高,對于民族大義上也有他獨到的見解。褚遂良的民族關系思想不僅內容非常豐富,而且理論體系也比較完整。從整體來看,主要由“先華夏而后夷狄”、“畏威慕德”和“以信義而撫戎夷”等三大部分所構成。
“先華夏而后夷狄”是褚遂良民族關系思想的核心。褚遂良認為,唐朝所直接管轄的漢族地區(qū)和被稱為“遐荒”的邊疆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,既然在地域上是有層次的,那么對其重視的程度也應當有層次。他為此很形象地打了一個比喻,把唐朝應該直接管轄的地區(qū)比作“一身”,在“一身”之中,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等于自己的“腹心”,各個州縣如同四肢, 而 “四夷”則是身外之物, 或者說是他人手足, 與漢族地區(qū)沒有多少直接聯(lián)系。在傳統(tǒng)的民族關系思維中,“威”一般指國威、兵威,具有以武力使對方感到恐懼的意思。在褚遂良的思維中,就是通過誅的手段,使少數(shù)民族懼怕唐朝。
在傳統(tǒng)思想文化中,“德”有時指道德,有時指恩德,而在褚遂良的思維中,主要是指德化。在褚遂良的民族關系思想中,對少數(shù)民族實行德化主要是通過冊立可汗的方式使少數(shù)民族對唐中央感恩戴德,從而永遠依附唐王朝。
在中國古代,安撫邊疆少數(shù)民族的方式有多種多樣,在褚遂良看來“以信義而撫戎夷”是最好的方式之一。應當說,褚遂良的這一思想可謂抓住了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實質。在褚遂良看來,“信”的作用主要表現(xiàn)在如下幾個方面:第一,“信為國本”。第二,對少數(shù)民族守信能夠充分顯示中原王朝的形象。第三,守信是避免民族戰(zhàn)爭的有效途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