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、表現(xiàn)與宣傳
說到宣傳,這無疑是一個極其微妙而又復雜的問題。古人說:“酒好不怕巷子深”,又說:“君子藏器守拙”,理固當然。但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做機械的理解,為什么呢?道理很簡單。因為古今任何一個名人,他在未成就大名之前,都無一例外地注重自身必要的宣傳。就拿被后世尊為圣人的孔子來說,他游說列國,宣傳自己的學說,目的就是為世人所廣知、熟識和認可。他開辦私塾,授徒講學,以致“門徒三千,賢人七十二”,所為者何?拿今天的話來說,就是為了宣傳自己,樹立形象,擴大影響以成就自己進而播惠天下也。實現(xiàn)不了自己,也就不具備號召力和影響力,從而無法完成自己的遠大抱負。在任何時代,宣傳力度的大小也都決定著一個書法家社會知名度的高低,這也就無怪乎狂僧懷素要“擔笈杖錫,西游上國”,在其表兄、詩人錢起的帶領(lǐng)和引薦下在京城長安于達官顯貴面前頻頻進行書法表演了。王羲之13歲時,曾去拜謁過周覬,覬身居高位,惜賢若渴。當時文人學士倘能得其一言之譽者,往往如膺薦命,因此視之為“龍門”,趨之若鶩。王羲之拜見時,恰好舉行盛宴,高朋滿座。周覬對羲之才藝甚為看重,“察而異之”。大家還沒有動筷子,周覬竟然先割最使人垂涎的牛心讓王羲之吃,一時四座皆驚,對其刮目相看,自此羲之名聲不脛而走,遐邇皆知。王羲之、懷素的成名經(jīng)歷尚且如此,何況當今之人乎?但對于那種不顧事實、胡吹亂捧的歪風邪氣,應該是要堅決抵制,不屑為之的。
六、參展與獲獎
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微妙而敏感的,由于大家早已熟知的緣故,即當今展覽既可以成就一個人,也可以打擊和挫敗一個人,展覽具有兩面性,像一把“雙刃劍”,再加之很多復雜因素,往往使很多人對其欲進不得欲罷不能??陀^地講,在市場經(jīng)濟和展覽文化背景之下,你無視展覽的存在和它的實際功效,顯然是不合時宜的。關(guān)鍵在于你如何理解和對待??吹揭慌忠慌臅ㄈ藦恼褂[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叱咤風云的書壇人物時,你是躍躍欲試。但你在屢試不爽、屢投不中時又會產(chǎn)生許多迷惘和困惑。其實更多的人被展覽拒之門外,這是特定的游戲規(guī)則之下的必然結(jié)果。這種情況下,就沒有必要灰心喪志,怨天尤人,還是要多從自身尋找原因。或者是自身功力不足?或者是作品風格不明顯?或者是作品存在其他問題?或者是運氣不佳?等等等等,都可以仔細想想,深加分析,但就是不能氣餒、懷疑和放棄自己的追求??傊靼滓粋€最最基本的道理,那就是參加展覽只是走向成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手段或曰門徑,但它絕不是唯一的手段和門徑。要因勢利導,靈活運用。這條路走不通,可以想想別的路,一樣可以成就自己的書名啊!不走國展之路而效果良好者屢見不鮮,何故吊死于一棵樹上耶……
七、作品與市場
在當下作品最終能否走向市場似乎早已是書法家是否實現(xiàn)自己的藝術(shù)價值和人生理想的一個重要標志。一個人花費十幾年數(shù)十年甚至畢生精力在書法研究上面,首先面臨的是能否解決好自己的生活問題。無論從事什么,物質(zhì)條件是根本基礎,生存的需要是第一需要,這是不容置疑的。尤其是對于沒有穩(wěn)定的工資和其他收入的書法人來說,這個問題就是極其重要的。即使是那些生活優(yōu)裕的人,也同樣要力求把自己的作品打入市場,實現(xiàn)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,這自然也是無可厚非的。而市場規(guī)律不等于藝術(shù)規(guī)律,書法家面對市場,要具備較好的適應能力和運作能力。什么階段需要目光瞄準低端市場,什么階段需要瞄準高端市場,這都因人因時而異,不可盲目攀比,整齊劃一。而現(xiàn)實中有很多人,往往是處于“高不成,低不就”的兩難之境。一般而言,靠書法吃飯真的好難,但“世之所貴,必貴其難”,正因為難,所以才要提倡大家“看菜吃飯,量體裁衣”,具備一種靈活變通的處世能力?;蛘哒n徒,或者開畫廊,或者賣字,或者兼作其他,或者……總之要懂得靈活機變,不至于使自己身處死胡同,喊天不應叫地不靈。
八、人際與社交
這是一條很突出的問題,很多人自身書法水準不錯,但就是缺乏建立廣泛而良好的社會人際關(guān)系的能力。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,除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妻子兒女街坊鄰居之外,還要和老師、同學、領(lǐng)導、同事、朋友打交道。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,關(guān)鍵是你能否不斷地建立和處理以及保持以及發(fā)展好這些方方面面的關(guān)系。我們說沒有敵人的人是庸人,而缺乏朋友的人就更是庸人。你在學習生活當中,你要請教老師,得到名師的指點,如何和老師搞好關(guān)系就極為重要。你要和朋友合作共事,你就必須處理好和朋友之間的關(guān)系??傊?,你要善于整合各種人脈資源,以便發(fā)展自己。你要單打獨斗,一意孤行,估計是要四面碰壁,八方受阻的,除非你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鬼怪。況且即就是神仙鬼怪也會講究“神際”和“鬼際”關(guān)系,所以,人有“人道”,神有“神道”,鬼有“鬼道”,處境不同,理固一也!我們讀四大名著,那人間萬象和神情鬼態(tài),當可有所啟發(fā)也。俗話說,朋友多了路好走,一個籬笆三個樁,多個朋友多條路,千萬不要在有意無意之中把自己孤立起來。